亚洲热线 99 精品视频|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|香蕉伊蕉中文在线视频播放|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

  1. <blockquote id="pxt9n"><strong id="pxt9n"></strong></blockquote>
  2. <dl id="pxt9n"></dl>

    <strike id="pxt9n"><label id="pxt9n"></label></strike>
    <i id="pxt9n"></i>
      全國

      當前位置:

    • 熱門地區(qū):
    • 選擇地區(qū):
    • ×
    當前位置: 初三網 > 初中語文 > 語文知識點 > 正文

    出師表重點句子有哪些

    2022-06-07 09:51:31文/董玉瑩

    《出師表》重點句子:(1)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,遠賢臣,此后漢所以傾頹也。(2)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于草廬之中,咨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

    出師表重點句子有哪些

    《出師表》重點句子

    1、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、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統(tǒng)一標準的句子是: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

    釋義:皇宮中和朝廷里的大臣,本都是一個整體,獎懲功過,不應有所不同。

    2、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:不宜妄自菲薄。

    釋義:過分看輕自己。

    3、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: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,宜付有司論其刑賞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;不宜偏私,使內外異法也。

    釋義:如有作壞事違犯法紀的,或盡忠心做善事的,應該一律交給主管部門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,以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,切不應私心偏袒,使宮廷內外刑賞之法不同。

    4、《諸葛亮集》中有這樣的話:”賞不可不平,罰不可不均”。

    釋義:管理者、統(tǒng)治者要賞罰嚴明,善于通過獎賞和懲罰這兩種手段,來達到鼓勵先進,鞭策后進,提高績效的目的。

    5、《出師表》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: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于草廬之中,諮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

    釋義: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、見識短淺,而委屈自己,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。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,由此使我感動奮發(fā),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。

    《出師表》簡介

    《出師表》出自于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卷三十五,是三國時期(227年)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、克服中原之前給后主劉禪上書的表文。

    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,兼用記敘和抒情。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后主要廣開言路、嚴明賞罰、親賢遠佞,以此興復漢室 還于舊都(洛陽);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,忠貞不二的思想。全文既不借助于華麗的辭藻,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,多以四字句行文。

    諸葛亮簡介

    諸葛亮(181年-234年10月8日),字孔明,號臥龍(也作伏龍),徐州瑯琊陽都(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)人,三國時期蜀漢丞相,杰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外交家、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發(fā)明家。

   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,諸葛玄死后,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。后劉備三顧茅廬請出,輔佐劉備建立蜀漢。蜀漢建立后,諸葛亮被封為丞相、武鄉(xiāng)侯,對內撫百姓,示儀軌,約官職,從權制,開誠心,布公道,對外聯(lián)吳抗魏,為實現(xiàn)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,數(shù)次北伐,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,最后于蜀漢建興十二年(234年)病逝于五丈原(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),享年54歲。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,后世常以武侯、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。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。

    查看更多【語文知識點】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