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热线 99 精品视频|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|香蕉伊蕉中文在线视频播放|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

  1. <blockquote id="pxt9n"><strong id="pxt9n"></strong></blockquote>
  2. <dl id="pxt9n"></dl>

    <strike id="pxt9n"><label id="pxt9n"></label></strike>
    <i id="pxt9n"></i>
      全國

      當前位置:

    • 熱門地區(qū):
    • 選擇地區(qū):
    • ×
    當前位置: 初三網 > 初中語文 > 語文知識點 > 正文

    馬說原文及翻譯 馬說作者簡介

    2022-09-29 09:02:35文/李可欣

    馬說一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,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,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(fā)現的真正人才,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,對統(tǒng)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。作者希望統(tǒng)治者能識別人才,重用人才,使他們能充分發(fā)揮才能。

    馬說原文及翻譯 馬說作者簡介

    馬說原文

    世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故雖有名馬,祗辱于奴隸人之手,駢死于槽櫪之間,不以千里稱也。

    馬之千里者,一食或盡粟一石。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馬也,雖有千里之能,食不飽,力不足,才美不外見,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
    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盡其材,鳴之而不能通其意,執(zhí)策而臨之,曰:“天下無馬!”嗚呼!其真無馬邪?其真不知馬也!

    馬說翻譯

    世上(先)有伯樂,然后有千里馬。千里馬經常有,但是伯樂不常有。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,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,(跟普通的馬)一同死在槽櫪之間,不以千里馬著稱。

    (日行)千里的馬,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。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(日行)千里而(像普通的馬一樣)來喂養(yǎng)它。這樣的馬,雖然有(日行)千里的能力,但吃不飽,力氣不足,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外面。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,怎么能夠要求它(日行)千里呢?

    不按照(驅使千里馬的)正確方法鞭打它,喂養(yǎng)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,聽千里馬嘶鳴,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,拿著鞭子面對它,說:天下沒有千里馬!唉,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?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!

    馬說作者簡介

    《馬說》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,屬論說文體,原為韓愈所作《韓愈文選》中《雜說》的第四篇,“馬說”這個標題為后人所加。此文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(公元795—800)。

    “說”是“談談”的意思,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裁。這篇文章以馬為喻,談的是人才問題,表達了作者對統(tǒng)治者不能識別人才、不重視人才、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。

    馬說背景簡介

    《馬說》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(795~800),其時,韓愈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。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,“而志不得通”;“足三及門,而閽人(守門人)辭焉”。盡管如此,他仍然聲明自己“有憂天下之心”,不會遁跡山林。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(jié)度使董晉、武寧節(jié)度使張建封幕下,郁郁不樂,所以有“伯樂不常有”之嘆。

    跟《馬說》同期的作品還有《龍說》(即《雜說一》)。文章以龍喻圣君,以云喻賢臣,借“龍噓氣成云”,然后“乘是氣,茫洋窮乎玄間(宇宙間)”的傳說,闡明賢臣離不開圣君任用,圣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,可以視為《馬說》的姊妹篇。

    查看更多【語文知識點】內容